CONTANT US
善產權保護制度的重磅文件出臺,將解決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后顧之憂。
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,11月27日,4000多字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正式對外公布,意在解決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平等保護等問題。
其中,《意見》第七條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引起了不少PPP業(yè)內人士關注。
《意見》稱,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,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兌現(xiàn)向社會及行政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,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,不得以政府換屆、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,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,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。
事實上,擔憂地方政府違約是當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項目落地一大難題,官方對此并不避諱。
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曉霞曾表示,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企業(yè),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還不高。尤其是PPP模式的合同期限比較長,往往跨越幾屆政府,民間資本對政府能不能按合同履約,缺乏信心。
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去年貫徹落實PPP指導意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稱,“從國際經驗看,重諾履約的市場環(huán)境,是順利開展PPP的前提和保障。與真正的PPP項目相比,過去我國許多政企合作項目都是‘形似而神不似’,一定程度上在于政府沒有作為平等的參與者,缺少‘契約精神’。比如,一些地方政府把社會資本‘圈進來’之后,對所做承諾兌現(xiàn)不到位。”
PPP專家、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,地方政府違約不僅反映在PPP項目中,也反映在其他各類合同的執(zhí)行之中,解決地方政府違約是一項系統(tǒng)性且十分艱巨的任務。
“在PPP項目中,地方政府違約原因十分復雜,比如前期運作留下的隱患使政府在項目中損失巨大,履約受到各方面的壓力,再比如前屆政府簽訂的合同有了業(yè)績,下屆政府不愿埋單等等。要做到政府履約應該從問題本身開始,加強PPP項目的前期工作,為履約創(chuàng)造條件,其次才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監(jiān)管。”金永祥稱。
《意見》還提出,因國家利益、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的,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,并對企業(yè)和投資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。對因政府違約等導致企業(yè)和公民財產權受到損害等情形,進一步完善賠償、投訴和救濟機制,暢通投訴和救濟渠道。將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,建立政務失信記錄,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,加大對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。
金永祥認為,《意見》提高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熱情,隨著民間資本對PPP這種長期合同的政府履約擔憂消解,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民企參與PPP項目。
財政部PPP中心研報指出,從全國情況來看,地方PPP項目需求繼續(xù)增長,9月末全部入庫PPP項目10,471個,總投資額12.46萬億元,其中已進入執(zhí)行階段項目946個,總投資額1.56萬億元,規(guī)??捎^,落地率26%,與6月末相比,入庫項目正在加速落地,落地率穩(wěn)步提升。
據(jù)了解,目前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的PPP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進,未來國務院將采取先出臺PPP領域的條例,再出臺PPP領域法律的路徑,來完善PPP法規(guī)體系。而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是其中重要內容。